索 引 號 | 076/2023-00115 | ||
發布機構 | 東海縣應急管理局 | 發文日期 | 2023-04-18 |
標 題 | 縣安委會辦公室 縣應急管理局 關于印發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方案的通知 | ||
文 號 | 東安辦〔2023〕9號 | 主 題 詞 | |
內容概述 | |||
時 效 | 有效 |
東安辦〔2023〕9號
縣安委會辦公室 縣應急管理局
關于印發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方案的通知
各鄉鎮(場、街道、園區),縣安委會各成員單位: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深化落實省市縣關于加強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工作各項決策部署,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全力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經研究決定,從即日起在全縣扎實開展“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現將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東海縣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 東海縣應急管理局
2023年4月18日
全縣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方案
根據《市安委會辦公室 市應急管理局關于印發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方案的通知》(連安辦〔2023〕23號)要求,制定全縣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建立大安全大應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推動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要求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省市縣關于加強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鞏固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根基,推動建立常態長效機制,提高安全生產治理能力,提升本質生產安全水平,確保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安全保障。
二、重點工作內容及安排
全縣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自即日起持續至年底結束,重點工作內容(5類21項)包括:
(一)強化應急管理基層基礎建設(共4項)
1.建強基層監管機構隊伍。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改革,推動落實《關于加強基層安全生產和消防監管能力建設的意見》,推進鄉鎮(街道)相關機構設置全覆蓋,整合鎮街派出所、應急、消防等監管力量,加快基層能力建設。持續推進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重點任務落實,按照“五個統一”和“五個到位”要求,全面開展縣級執法隊伍規范化創建,配齊建強基層監管執法隊伍。嚴格落實標準,具有應急管理相關學歷、職業資格和實踐經驗的執法人員數量不少于應急管理在職執法人員的75%。(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消防救援大隊,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2.強化專兼職安全員配備。推動安全重點企業全面設置安全生產管理機構,配備從企業到車間到班組的專兼職安全員,全面推行“班前五分鐘”安全教育,推行安全員在崗統一佩戴崗位標識。推動消防安全重點單位、“九小”場所配備專兼職消防安全員和消防指導員,督促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每半年完成一次培訓演練,培訓“九小場所”專兼職消防安全員不少于4000人,強化政府專職隊針對居民小區、“九小”場所、建筑住宅等初起火災的處置訓練。(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消防救援大隊,縣各相關部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3.開展鎮街“135”工程。根據現有的基層(包括鄉鎮、場、街道、園區,簡稱“鎮街”)風險辨識報告,優化“一圖三單五表”(區域安全風險四色分布圖、主要風險清單、脆弱性目標清單、安全監管責任清單,應急救援隊伍表、應急救援物資裝備表、安全生產政策建議表、產業安全規劃建議表、安全投入建議表),促進鎮街領導能力、防控能力、監管能力、應急能力、保障能力持續提升。(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4.開展班組“520”工程。在全縣非煤礦山及冶金等工貿行業全面開展“520安全風險管控優秀班組”創建活動。5即可視可查可問可考可控;2即崗位職責清單、崗位風險管控清單;0即確保班組全體員工零違章、零事故。通過召開現場推進會,培樹一批A級優秀班組,以點帶面,帶動提升,全面增強企業一線班組安全管理能力,切實有效遏制事故發生。(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二)強化安全生產管理水平(共3項)
5.強化企業安全風險報告。明確2023年度全縣安全生產風險報告企業名單,重點對廠房出租、“廠中廠”等區域開展全方位、深層次摸排,邀請專家對中小型企業開展輔導填報,精準指導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開展風險辨識,健全完善定期通報工作機制,實時跟蹤鄉鎮安全風險報告落實情況,線上動態核查企業風險報告情況,實現企業和風險應報盡報。加密高風險企業報告頻次,由原來的一年一次提高到一季度一次,建立“三位一體”風險共治模式,對風險報告工作開展質量較高、風險辨識全面、管控措施有效的企業減少執法檢查頻次。推動報告對象從工業企業擴大到交通運輸等重點行業領域生產經營單位。(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安委會相關成員單位,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6.強化安全重點企業標準化創建。加大對未創建標準化、標準化過期失效、創建與運行“兩張皮”企業的執法檢查力度。危化品生產企業、非煤礦山企業年底前全部創建二級標準化,其他行業領域要一級標準化企業有突破,二級標準化企業數量明顯提升,三級標準化規上企業全覆蓋,小微企業安全達標擴面提質。(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安委會相關成員單位,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7.強化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火災防范。督促不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等強制性標準范圍內、火災風險較高的其他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生產車間、倉庫等重點場所,安裝獨立式感煙火災報警探測器及簡易噴淋裝置,每年至少開展2次應急疏散演練,提升企業火災預警和初期處置能力。運用2023年工業企業風險報告數據,聚焦火災隱患突出的服裝服飾、文教娛樂用品、塑料制品、食品、家具生產加工等勞動密集型工業企業,深化“生命通道”行動成果,強化火災風險研判,在企業現場管理提升自查基礎上開展“綜合查一次”執法檢查,筑牢火災防線。(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消防救援大隊,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三)強化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共5項)
8.強化應急體系落實。健全完善應急指揮體系,構建貫通到基層一線的扁平化指揮機制;編制出臺全縣應急管理系統等級勤務響應規范,提升各級應急指揮能力水平;推動落實《應急救援聯動體系實施方案》,著力提升應急處突能力,高效有序應對各類事故災害。(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各有關部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9.強化預案演練實操。到2023年底,實現縣、鄉鎮(場、街道、園區)以及下屬村居(社區)應急預案全覆蓋,構建上下銜接、科學實用的完整應急預案體系。做好危化品事故、森林火災、工礦商貿、防汛抗旱、地震和地質災害等各類事故災難和自然災害專項應急預案的演練。強化演練評估工作,找出預案薄弱環節,提升預案的科學性、實效性。通過演練,熟練掌握監測預警、信息上報、先期處置、啟動預案、集結隊伍、搶險救援、善后工作等完整的響應流程,鍛煉應急救援隊伍、磨合應急響應聯動機制。(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各有關部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10.系統整合應急資源。強化與自然資源、交通、衛健、供電、消防等部門信息共享和資源整合,建立應急救援聯動機制。(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各有關部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11.加強應急綜合力量。縣級建成一支社會救援力量,規范管理、提升水平,實現專業化和實戰化;初步建成主要大型救援裝備半小時到達圈;督促基層建設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監管隊伍。(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12.補充應急專業裝備。建設完成覆蓋全縣8個偏遠鄉鎮的可視化指揮調度系統;推動應急綜合值班場所升級改造;推進易受災鄉鎮配備衛星便攜站和視頻移動布控球等裝備。(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四)強化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共5項)
13.提高基層防災減災意識。廣泛開展各類防災減災宣傳,充分利用“5.12”全國防災減災日、“10.13”國際減災日開展宣傳活動,制定防災減災宣傳工作方案,提高群眾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14.高標準創建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按照創建辦法規范組織創建工作,鼓勵引導村居積極參創,立足“從創建指標向創建目標、從結果向過程、從數量增加向鞏固提升”三個轉變,實現“基礎設施保障水平、群眾防范意識、自救互救技能”三個提升,開展已創示范社區“回頭看”工作,鞏固創建成果。(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15.加強災害信息員隊伍建設。集中開展災害信息員業務培訓,并將培訓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落實分級培訓制度,確保災害信息員每年至少參加一次培訓,建設能報災、會報災、報災準的災情管理隊伍;不定期組織災情信息報送演練,通過系統上報、電話報告、北斗終端報告全流程模擬實戰報災,力爭做到“快、準、全”;立足最不利條件下,健全“三斷”情況下快速報災機制,及時掌握第一手災情信息。(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16.推進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充分利用學校、公園、綠地等場所建設應急避難設施,年底前計劃落實一個室內、室外高標準應急避難場所;對全縣中心避難場所、固定避難場所進行一輪全面檢查,抽查率不低于25%,重點檢查物資儲備和設施運行情況,對宿住區劃分進行實地勘察,結合實際應急避難場所情況調整縣級物資儲備方案并針對性補充,督促每個應急避難場所制定應急啟動方案。(責任單位:縣住建局、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完成時限:2023年12月30日)
17.加強基層災害預警防范能力。多渠道拓寬基層風險預警信息發布手段,推動提升全縣20戶以上自然村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覆蓋率,充分利用應急大喇叭、手機短信、電視臺等手段廣泛快速傳播預警信息,督促基層建立到戶到人的微信群,建立“縣、鄉、村”三級響應機制,提高傳播覆蓋面和時效性;推行基層預案“一頁紙”,直接告知“誰來做、做什么、怎么做”,確保預警信息發布后、災害事故發生后,各方能及時正確響應。(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五)強化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共4項)
18.強化應急管理干部教育培訓。根據省廳、市局培訓計劃,分批組織縣應急管理局相關人員,參加應急管理業務培訓;分批組織全縣基層鄉鎮(場、街道、園區)安全監管干部,參加應急管理、安全監管等業務培訓;組織縣安委會成員單位、鄉鎮(場、街道、園區)分管安全生產的領導,參加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專題培訓。年度各類培訓人員總數不少于200人。(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19.強化企業安全教育培訓。從嚴組織企業相關人員進行三項教育培訓,確保企業安全教育培訓的質量。配合編印《農民工安全生產知識手冊》《企業員工安全生產知識手冊》等宣傳資料,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培訓監督檢查,建立“逢查必考”制度,加大在執法檢查中開展安全生產知識抽查的力度。(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各有關部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20.強化中小學安全教育。突出安全教育進學校、進課堂、進教材,指導督促中小學每年春季、秋季開學集中開展以安全教育為主題的“開學第一課”,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火災逃生、地震逃生、踩踏、溺水急救等突發安全事件應急演練,不斷提升中小學生安全意識和技能。匯編科普讀物,購置、制作宣傳畫冊畫報,匯編相關法律法規,開展向企業、鄉村、社區、學校、家庭贈送活動,增強全民安全知識和技能的知曉率。(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各有關部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21.強化社會公眾安全教育。發揮安全文化教育體驗館作用,常態化組織中小學生、社會公眾參觀體驗。開展安全宣傳“五進”、安全生產月、“防災減災日”宣傳、全國科普日主題宣傳和“八五”普法知識競賽等活動。積極參與安全應急科普公益廣告征集評選活動,制作一批有地方特色、行業特點的圖文音視頻科普精品,建好線上線下資料庫。加強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片推廣,推動各級各部門、生產經營單位集中學習觀看。在電梯、樓道入口張貼播放消防和燃氣安全宣傳提示,提升公眾安全意識和自救技能。(責任單位:縣應急管理局、縣各有關部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鄉鎮(場、街道、園區)要高度重視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深入調查研究,結合本轄區實際情況和安全基礎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和短板弱項,靶向發力細化方案,不斷完善責任清單、任務清單、時間節點清單,確保各項工作有力有效推進。各有關部門結合專項整治鞏固提升年行動,深入基層、深入企業、深入現場,全面加強研究部署,創新治理手段,為夯實本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基礎提供有力抓手。
(二)統籌協調推進。縣各有關部門、各鄉鎮(場、街道、園區)要加強條塊聯動、上下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充分發揮統籌協調和指導服務作用,綜合運用調度、通報、督查、巡查等方式,加強精準指導服務,幫助解決基層基礎建設難題,對于自身難以解決的問題,主動溝通、會商解決,協調推動有關部門齊抓共管、履職盡責。
(三)突出成效評估。縣安委辦要充分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將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重點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年度考核內容,作為安全生產巡查、督導的重要內容,定期對行動實施進度、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查評估,推動落實屬地領導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各鄉鎮(場、街道、園區)、各部門要深入挖掘先進典型,梳理更多亮點做法,總結推廣優秀經驗,助力解決基層建設的重點難點問題,持續推動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請各鄉鎮(場、街道、園區)、各有關部門及時總結基礎建設強化推進年行動落實情況,分別于4月23日、6月20日、9月20日報送季度工作情況,12月20日報送全年工作情況。
聯系人:劉江,電話:80527773,郵箱:dhxaw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