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走進江蘇省東海縣原生活垃圾填埋場看到;一片片花草綠地便映入眼簾,微風拂過,淡淡的青草花香令人心曠神怡。只見柏油路平坦干凈、路旁綠意盎然,空氣中已沒有一點異味。誰能想到,這里曾經是垃圾遍地、蚊蠅亂飛、氣味難聞的生活垃圾填埋場。這是該縣城管局加強對關閉停用的生活垃圾填埋場設施環境改造、生態修復工作力度,生態環境面貌大變樣。昔日垃圾滿地、臭氣熏天的填埋場,蝶變成了花香含翠、綠草如茵的生態綠地。該場已成為一座整體完成封場治理和生態修復的生態綠地,舊貌換新顏令人刮目相看。
環境修復見實效。東海縣原生活垃圾填埋場位于該縣雙店境內,于2012年7月建成并正式投入運行。截至2021年初,共填埋處理生活垃圾84萬余噸,遠超設計負荷,已超額完成填埋生活垃圾使命。為此,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生活垃圾填埋場整治作為保護生態環境、造福人民群眾的一項重要工作。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縣財政先后共投入資金3800余萬元,全力開展中間封場、滲濾液處理車間提標改造、場區環境提升、堆體垂直防滲、應急填埋場整治等系列化生態環境提升工程。與此同時,完成堆體中間封場、在線檢測、設備安裝、沼氣處理、滲濾液處理尾水改道等,從輸送至雙店污水處理廠、應急調節池整改、積存滲濾液處理等工作。滲濾液處理車間提標改造、場區環境提升、應急填埋場整治、堆體垂直防滲等工程建設工程投入運行。
防滲液處理達國標。為防止雨水進入堆體,前年以來,投入430余萬元開展生活垃圾填埋場中間封場工程,主要包括堆體整形、覆蓋防滲膜等。針對垃圾填埋場垃圾堆體在雨天過后,出現填埋場垃圾堆體滲濾液從地下滲出問題,投入380萬元實施填埋場西側垂直防滲工程,設置高壓旋噴樁1277根,防滲打孔注漿504孔,形成長250米的防滲帷幕,同時焊接環庫底膜768米,重新澆筑500毫米×500毫米鋼砼環庫雨水溝768米,整體工程完成,防滲立竿見影,效果顯著。同時又投入230余萬元對填埋場南側進行垂直防滲,設置高壓旋噴樁796根,防滲打孔注漿318孔,形成長156米的防滲帷幕,并在東側延伸出去形成U形包圍工程,確保庫區周邊不再出現滲漏點。近幾年來,共處理滲濾液20余萬噸。
填埋場環境披綠裝。城管局在縣政府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資金283萬元對場區內外進行全面打造,白改黑路面4720平方米,更換路牙石2359米,綠化喬木1153株、綠籬7950平方米、草坪6661平方米,外墻抹灰、彩繪1280平方米,修整溝渠782米,更新圍網640米,更新更換道路照明設備22套,完成破損圍墻修復、場內苗木移植、場區山土清理和排水溝基礎治理,場區周圍設置防飛網一千五百多米,初步實現填埋場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據該場負責人介紹:生活垃圾填埋場封場總面積為9萬余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垃圾堆體整形處理、填埋氣體收集與處理、滲濾液收集與處理、地表水收集導排、封場覆蓋系統及附屬設施及綠化工程。封場覆蓋系統從下往上依次為整形后的垃圾堆體。目前,填埋場已實現雨污分流,庫區滲濾液總量已逐步減少。垃圾堆積產生的惡臭氣體統一收集燃燒,場區基本無臭氣外溢。地表綠化初見成效,封場區域植被覆蓋率達到90%以上,著力將其打造成綠色屏障和生態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