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以來,東海縣大部分地區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9成以上,為歷史同期最少,主要南北水源地水量已嚴重不足,農業生產用水緊張。正值水稻分蘗關鍵期,缺水將直接影響收成,東海縣水務部門多方爭取水源、科學調度,為沭南灌區40余萬畝水稻“輸水解渴”,筑牢糧食豐收基礎。
走進東海縣引淮入石房山電力翻水站,泵房內3臺大型水泵正全速運轉,轟鳴聲中透著抗旱保收的緊迫感。工作人員加密巡查頻次,實時監控設備運行數據,全力保障供水安全,確保每一滴水都能快速送達田間。此時,來自通榆河的水正以每秒15立方米的流量奔涌而出,順著石安河及下游渠系浸潤干涸的田地。據測算,該站日均抽水量達130萬立方米,如同為干渴的稻田注入“強心劑”。
“現在正在水稻分蘗期,一點兒水不能缺,我們家這個3畝地,現在干得卷葉,幸虧水來及時,能保住今年產量,確保這個年底有個好收成。”東海縣房山鎮庫北村村民郇恒旺。
為打贏抗旱保灌攻堅戰,東海縣水務部門主動對接市水利部門,精準研判水源現狀與灌溉需求,實施水源統一調度,緊急開啟房山、芝麻泵站提水,保障下游灌區“活水不斷”;優化灌溉輪次、拉長供水周期,讓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從水源爭取到末端配送,一套“組合拳”讓抗旱供水既高效又精準。
“我們根據省水利廳調度指令開機調水,同時,嚴格落實24小時輪班值守制度,確保設備安全高效運轉,讓寶貴的水資源持續流入沭南灌區,有效地緩解當前緊張用水壓力。”東海縣引淮入石房山電力翻水站支部副書記殷吉志。
接下來,東海縣水務部門將持續緊盯水情雨情變化,加密旱情監測與會商調度,動態掌握田間用水需求,落細落實各項抗旱保供水措施,通過深挖水利工程調蓄潛力、擴大灌溉覆蓋范圍,以有力的行動保障水稻生長期灌溉用水,全力守護好老百姓的“米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