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送外賣累了只能在路邊歇腳,現在‘晶暖驛站’里能充電、熱飯,遇到難處還能通過‘微晶愿’反饋,咱在東海工作,心里踏實!”昨日,外賣騎手花永府送完午間訂單,走進東海城區便民服務中心的“晶暖驛站”,熟練地給手機插上快充,又從保溫柜里取出早上帶來的飯菜加熱,樸實話語里滿是感激。
這樣的溫暖場景,在東海縣處處可見。近年來,東海縣聚焦電商主播、寄遞員、貨車司機、餐飲外賣員等新就業群體需求,將他們當作“心上人”,以全鏈條紅色服務織密保障網,讓這批新就業群體既能找到歇腳的港灣,也能擁有成長的舞臺,更能融入基層治理的大家庭。
針對新就業群體黨員分散、組織歸屬感弱的問題,東海縣精準摸排行業底數,組建電商、寄遞、交通運輸、餐飲外賣4個行業黨委,下設13個黨支部,將858名“隱形”黨員納入組織管理。“最大的體會是感覺找到了組織,也感受到黨對我們新就業群體的關懷。”水晶電商從業者李偉頗有感觸。全縣還開展“亮身份、亮承諾、亮職責”主題實踐活動,組建“先鋒騎手”“電商紅主播”兩支志愿服務隊,參與社區巡邏、文明勸導等治理服務,成功化解鄰里糾紛143起。
“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學到跨境電商運營技巧,老師還是從淘寶、抖音、小紅書請來的行業專家!”剛參加完“晶才成長學院”培訓的青年主播張峰,興奮地展示著自己的學習筆記。為破解新就業群體“成長缺路徑、提升缺資源”的難題,東海縣聯合中等專業學校、青年夜校,整合行業領軍人物、頭部電商企業負責人等資源,選聘“晶品講師”,量身定制跨境電商、實用小語種、應急救護等課程。截至目前,“晶才成長學院”已舉辦專題培訓65場,惠及3000余人次。貨車司機戚建就是受益者之一,通過應急救護培訓,學會了專業的急救技能,“跑長途遇到突發情況,這些技能說不定能救急!”
“我只需要微信掃一下二維碼,全縣的驛站就全部顯示出來了,真的是太方便了”。外賣員王磊通過地圖找到附近一家“晶暖驛站”補電休息。近期,東海縣依托高德地圖開發了新就業群體一碼到“家”服務。這些驛站依托社區黨群綜合服務中心、鎮街便民服務中心等地打造,會同水晶、硅材料、現代農業、新循環經濟四大特色產業黨建陣地,聯動電商園區、物流園區、貨車司機之家、外賣騎手休憩點四類集中區,112個“晶暖驛站”構成“15分鐘暖心服務圈”,成了新就業群體的“關愛之家”。
此外,東海縣還開通“微晶愿”服務熱線,建立“訴求收集—分類交辦—跟蹤反饋”閉環機制,已解決勞動維權、住房保障等訴求187件。“之前公司拖欠工資,我試著打了‘微晶愿’熱線,沒想到人社部門很快就幫我協調解決了,真是太給力了!”快遞員小趙的話語里滿是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