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黨建是基層黨建的新課題。近年來,東海縣積極探索“黨建引領+產業賦能”新路徑,切實把黨建活力轉化為穿戴甲產業發展動力,全力打造全國美業產品集散中心。
銀色的“蝴蝶”落于指尖,祥云圖紋與精心打磨的珠鏈交織成畫……如今,東海日產穿戴甲40萬副,數量占據國內70%的份額,成為水晶之外東海的第二張產業名片。
為發揮東海水晶產業鏈聯合黨委牽頭抓總的作用,東海水晶產業鏈穿戴甲支鏈應運而生,并成立東海穿戴甲行業協會黨支部,構建職能部門牽頭,屬地黨(工)委和行業協會、鏈上企業等共同參與的“1+1+N”產業鏈黨委體系,吸納原材料生產、產品款式設計、生產制造、電商銷售等4大類78家企業。
“作為鏈上企業,黨建工作的注入,最明顯的感受是提振了發展信心,我們的產品不僅獲得了市場認可,也逐漸收獲了同行的重視。”圖婳美甲公司總經理范倩南說。
聯合黨委通過選派“黨建助企專員”,分區包片覆蓋鏈上所有企業商戶,解決企業實際困難78件,特別是針對鏈上企業參展需求,產業鏈聯合黨委常態化組織鏈上企業參加國內外展會、賽事。圍繞穿戴甲產業舉辦各項賽事、評比活動40余場,組織160多家穿戴甲企業(商家)參加中國國際美博會、新加坡電子商務展等,現場簽訂140余萬元訂單。
2024年6月18日,東海穿戴甲行業協會發布了全國首個《手工穿戴甲團體標準》,同時與中輕工合作起草穿戴甲國家級團體標準,進一步填補監管空白、引導行業規范發展。“這主要得益于我們發揮了產業鏈黨組織作用,積極搭建平臺、整合部門資源、優化產業生態,引導產業健康規范有序發展。”東海縣穿戴甲行業協會黨支部書記周海芹介紹。
水深則魚悅,城強則賈興。東海縣通過優化“一中心兩集聚”產業鏈布局,政策招引44家企業入駐穿戴甲展銷體驗中心;建設6萬平方米美業產業集聚區,集聚耗材、包裝等產業配套企業7家;盤活鄉鎮閑置空間,打造27個手工生產集聚區,幫助2萬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鼓勵支持企業銷售模式從B端向C端轉移,通過與阿里巴巴、小紅書、亞馬遜等平臺簽約,提升東海穿戴甲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與占有率。2024年,東海手工穿戴甲年產量達1.5億副,數量占全國70%,銷售額突破80億元,同比增長166.7%。
人才興則產業興。圍繞產業鏈人才需求,東海縣出臺《關于扶持東海穿戴甲產業發展十條措施》,注重人才培養引進。“東海已經設立人才引進資金,根據不同類型人才對企業進行補貼。”東海縣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