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邁先(1918年9月—1951年11月),朱自清先生的長子,小名九兒,阿九。他就是朱自清在《兒女》散文中提到的,讓朱自清先生年紀輕輕就背上“蝸牛殼”的頭生子。阿九自幼喜歡讀《水滸傳》、《西游記》、《三俠五義》。朱邁先1918年9月出生在揚州,那時在北京大學讀書的朱自清,只有21歲。
朱自清北京大學畢業后,輾轉于江蘇、浙江一帶的幾所中學教書,因此,童年時代的朱邁先大部分時間都在揚州祖父母身邊度過。1925年,父親朱自清北上,只身去清華任教,隨后母親武仲謙帶著最小的兩個弟妹去了北京,他們兄妹四人仍留在祖父母身邊。不久母親去世,父親于1932年新娶了后母,第二年,父親和繼母陳竹隱才將他接到北平去念書。這時他已14歲了。父親將朱邁先送進北平城里的崇德中學(現北京31中)念書,他很快成了班上的高才生,日后成為電影界名人的孫道臨那時與他是同班同學。
在崇德中學讀書期間,朱邁先是學生中的活躍分子。在校期間,他還負責學生自治會的刊物《崇德學生》。除此之外,朱邁先還經常向一些文學刊物投稿。那時,在國內的一本由茅盾主編的頗有影響的報告文學集中,就收錄了朱邁先以“幸不留”的筆名撰寫的《北平一日》的文章。朱邁先的所作所為還在同學中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對著名劇作家黃宗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等人的影響很大。早些年,楊振寧先生回國探親時,曾向我國駐英大使陳肇源詢問過朱邁先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