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水稻大用水時期,由于我縣處于江淮水和沭水用水最末梢,入汛以來,全縣平均降水量僅65毫米,較常年同期銳減45%。加之前期持續干旱少雨,給“三夏”用水帶來了嚴峻挑戰。
為確保“三夏”用水無憂,保障全縣水稻豐產豐收,我縣積極作為,強化多水源聯合調度,果斷實施“淮石雙線引水”方案,南北灌區同步調水,實現精準灌溉,為全縣98萬畝水稻撐起“保護傘”。
上午,記者來到縣磨山翻水站。站內,工作人員正在機房加強設備巡查,仔細查看機組運行狀況、上下游水位等關鍵信息。伴隨著震耳欲聾的機器轟鳴聲,5根長長的泵管橫臥在輸水渡槽上,宛如巨龍般氣勢磅礴地吞吸著堤下的石梁河水庫水。水柱如蛟龍出海,噴向堤上的輸水渡槽,一路奔騰由南向西,滋潤著干涸的農田。
石梁河鎮東山后村村民郭學利家種了5畝地。此前,受干旱影響,田里一直缺水無法插秧,他心急如焚。就在他一籌莫展之時,磨山翻水站翻上來的汩汩清水順著渠道涌入了他家田里。僅用了兩天時間,插秧工作就順利完成,如今他每天忙著給秧田保水。
“現在可好了,磨山翻水站一翻水,我們家這幾塊地泡好了,秧也插上了。現在一直補水,秧苗長得可好了。”郭學利滿臉欣慰地說道。
磨山翻水站位于東海縣石梁河水庫南岸、龍梁河末端,是大型泵站沭南泵站的一座重要梯級泵站。它肩負著調石梁河水入龍梁河的重任,進而補充羽山、昌梨、橫溝等15座中小型水庫,為中西部7個鄉鎮的灌溉用水提供堅實保障。
磨山翻水站工程師周明銳介紹:“我們嚴格按照縣水務局調度指令,于5月下旬啟動磨山翻水站,并同時開啟4臺機組。目前,每日從石梁河水庫調水約50萬立方米,已累計調水900萬立方米,全力保障中西部地區近70萬畝農田的灌溉用水。”
針對用水緊張形勢,縣水務部門綜合研判供用水形勢,科學調度,果斷啟用南北兩大灌區雙線調水。在石梁河水庫,南涵洞及發電站正以每秒50立方米的流量通過石安河為沭南灌區補水。與此同時,淮水也“接力”而來,沭新河經薔北地涵、薔薇河,以每秒30立方米的流量向沭新渠灌區供水。
為確保調水任務圓滿完成,縣水務部門精心制定輪灌計劃,精準實施水量調配,構建起水資源精細化、動態化管理體系,確保每一滴水都能用在“刀刃”上。通過此次南北雙線調水,石安河、龍梁河沿線河道存續水位將顯著抬高,河庫水量得到有效增蓄,為“三夏”用水提供了充足保障,也為全縣水稻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