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海縣檢察院受邀參加縣政府組織召開的一起跨省運輸傾倒危險廢物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支持縣政府與賠償義務人成功簽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賠償義務人自愿支付430余萬元用于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
2022年7月至2024年6月,某潤滑油有限公司通過貨車司機違規向山東、江蘇等地轉移生產潤滑油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物1000余噸,并層層委托交由無危險廢物處置資質的王某某等人處置。2024年2月至9月,王某某等人分50余次將接收的危險廢物跨省傾倒在東海縣與山東省臨沭縣交界的多個鄉鎮。經鑒定評估,王某某等人非法傾倒危險廢物的行為造成生態環境損害價值430余萬元。
因本案涉案人員多、涉及范圍廣、社會影響大,案發以來,縣檢察院高度重視,帶領辦案組多次會商研究案件,堅持發揮“刑事+公益”同步介入的偵查、調查機制優勢,引導公安、生態環境等部門完善證據鏈,并依法推動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上,縣檢察院向賠償義務人釋明檢察機關職能定位、職責,并依據查明的公益損害事實、在案證據及相關法律依據發表了法律意見。最終,賠償義務人對其違法犯罪行為造成的生態環境損害事實、證據等均無異議,并深刻認識到其行為的嚴重性,現場自愿與縣政府簽訂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主動賠償各項損失共計430余萬元。
近年來,縣檢察院持續聚焦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領域突出問題,著力辦理一批涉危廢固廢類案件,助力打贏藍天碧水保衛戰。
一是緊盯重點領域精準發力。縣檢察院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結合東海縣近年來環境資源領域案件多發實際,緊盯非法排污、跨境運輸傾倒固體廢物、生態破壞等重點領域,依法嚴厲打擊環境資源領域刑事犯罪,加大生態環境資源保護領域公益訴訟辦案力度,進一步深化與相關職能部門協作配合,凝聚多方合力,精準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二是強化綜合履職擔當作為。縣檢察院充分發揮“四大檢察”綜合履職優勢,推動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協同發力,在個案辦理中深挖關聯監督線索,打好法律監督“組合拳”。全面分析類案高發背后的問題,通過檢察建議和專項調研報告等方式,助推源頭性、社會性問題有效解決,提升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展現新時代檢察機關擔當作為。
三是創新工作機制破解難題。針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資金監管使用難題,縣檢察院于2023年與縣公證處建立公益損害賠償保證金監管機制,已督促相關企業、個人繳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保證金2800余萬元,為生態環境修復提供資金保障。通過探索基層檢察公益訴訟與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銜接機制,累計辦理支持生態損害賠償案件20余件,督促賠償義務人履行約1900萬元賠償款。
下一步,縣檢察院將持續深化與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協作配合,以高質效檢察履職織密生態環境法治防護網,為美麗東海新畫卷貢獻檢察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