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關部門除了正常執法檢查,在科技研發、要素保障上的服務力度越來越大,親商安商的作風,給了我們擴產的底氣!”這是東海經濟開發區弘揚石英制品有限公司創始人馮維娥對近年來東海營商環境提升的切身感受。目前公司總投資10億元、年產2萬件光伏及半導體用石英玻璃器件和3000噸光伏及半導體用石英玻璃材料項目部分廠房主體已完工,將進行設備訂購安裝。
“有事快應、一呼百應”,“世界水晶之都”東海,將作風建設作為推進發展的“先手棋”和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拉動發展攀高逐新。東??h委書記張其兵說:“在推動發展中,困難挑戰是常態,拼搏奮進是心態,攻堅克難是狀態。全縣上下拿出迎難而上的擔當,用作風建設激活地方發展強引擎,為東海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p>
以作風“硬度”鍛造產業韌度
硅材料產業是東海的主導產業,2024年入圍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奧博石英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孔凡昌指著智能化生產線說:“行情好時忙生產,行情不佳忙技改。我們堅持創新,加上良好的營商環境,才得以在行業不景氣時站穩腳跟?!?/p>
東海目前集聚全國85%的石英材料生產企業,擁有600多家硅工業企業,構建起國內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硅產業集群。但去年受市場行情影響,行業訂單一度下滑60%以上,相關企業發展陷入困境。
“坐不住、等不起!護航企業發展,我們無事不擾、有求必應。”東海縣工信局黨委委員朱光甫說,工信部門組織專家團隊扎進企業,逐家“把脈問診”,幫助企業突破技術、市場和配套等瓶頸。
提升產業競爭力的同時,針對硅產業同質化競爭問題,東海出臺《硅產業2024—2030年發展規劃》,推動產業集聚,將硅產業集中在7個基礎條件良好的鄉鎮,2025年規劃區外無新增企業,淘汰20家環保、安全不達標的小作坊,扭轉了“散亂無序”局面。
面對主導產業爬坡過坎的壓力,東海以作風建設為“開山斧”,將干部作風的“硬度”轉化為產業發展的“韌度”。今年,全縣排定市級重點產業項目74個,年度計劃投資166億元,1-7月已完成投資106.9億元,完成計劃的64.4%。
以服務“精度”托起產業高度
干部作風之變,還體現在服務企業的“精度”上。東海始終秉承“拓增量、優存量、提質量”理念,持續強化“一把手”招商、精準引商,形成“全域發動、全員參與”的招商格局,并持續加強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特別是高效優質做好40家強優企業紓困工作。“我們圍著企業轉、盯著項目干,當好企業發展‘全程陪跑人’。”東海縣數據局局長胡海燕表示。
今年深圳文博會上,金壇刻紙非遺技藝與東海水晶“碰撞”出的一盞《五圣同心》水晶杯,成為江蘇展區的“流量擔當”?!斑@是將《西游記》IP與非遺技藝結合的嘗試,水晶雕刻是技藝,更是文化傳承的載體?!睎|??h恒達珠寶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旭輝道出東海水晶產業的“破圈”密碼。
“不能讓優質資源一直停留在產業鏈低端!”東??h商務局副局長許新生帶領團隊跑遍全縣300多家企業,摸清癥結后打出促進發展“組合拳”:搭建跨境電商專線,解決企業訪問海外平臺的網絡難題;與銀行合作推出“收款行家”平臺,突破個人每年5萬美元收匯限制;成立跨境電商產品設計工作室,邀請18位國家、省、市雕刻大師駐場創作,為產品注入深厚的文化內涵。
作為東海“小而美”企業的典型代表,黛瑞森穿戴甲的發展歷程頗具代表性?!耙郧爸蛔龊唵尾世L,后來在非遺專家指導下,我們大膽創新,將大漆、浮雕、掐絲、鏤空等工藝融入穿戴甲,開辟文化出海新賽道。”企業負責人李軒說。去年,黛瑞森穿戴甲產品遠銷歐美、東南亞,成為“中國美學出海”的鮮活樣本。
助力文化產品出海、出圈,東??h商務部門推出跨境電商專線,“家門口報關”跨境電商監管倉已累計完成結匯2500萬美元。
以作風“溫度”提升群眾滿意度
“以前在家帶娃沒收入,現在每月掙4000多元,還能照顧老人?!痹诖┐骷桩a業集聚的縣城牛山街道頤高路,李萌萌一邊打包穿戴甲,一邊算起“幸福賬”。這條由70余家店鋪組成的“前店后廠”街區,2000余名像她這樣的寶媽實現“家門口就業”,日均出貨量5萬副。
讓作風的“溫度”,焐“暖”群眾的心。東??h人社局勞動就業管理處主任侯玉柴的辦公桌上,放著一本“民情臺賬”,“群眾的需求在哪,我們的服務就跟到哪。”針對“4050人員”就業難問題,東??h人社局推出社保補貼政策,推動2000余人重新上崗;硅產業工人遭遇裁員潮,黨員干部主動上門化解糾紛,確保每月失業保險金按時到賬。
干部作風轉變化作亮眼的民生“答卷”:依托水晶和穿戴甲產業,東海近40萬人實現就業,加上其他行業和靈活就業,全縣就業創業超50萬人,占常住人口半數;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3%,新增高中學位5600個。
“家鄉環境美,投資環境優。5月份拿到的全國文明城市牌子,讓城市美譽度更上一層?!?017年從杭州返鄉創業的韓秋晨,創辦了高端穿戴甲企業,他親身體驗到,東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正像水晶一樣愈發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