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江蘇氣溫回暖明顯。江蘇省氣象臺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2日我省長江以南地區飆升到28℃—30℃,最高氣溫出現在常州溧陽為30.5℃。不過受強冷空氣影響,2日晚上開始,我省出現大風、降溫和雨雪天氣。記者在江蘇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網上看到,我省各地已發布寒潮、大風、強對流預警。
在此次寒潮影響過程中,降溫最猛的是江淮、江南等地,由于前期經歷大回暖,降溫也最為顯著,不少地方單日降溫幅度可達20℃左右。例如南京3月2日最高氣溫為27℃,3月3日將驟降至8℃,從罕見偏暖到顯著偏冷,充分體驗春如四季。
全國范圍內來看,中東部雨雪進入過程最強時段,陜西、河南、山東等地將經歷雨雪轉換,與我省相隔的山東多地已升級發布暴雪紅色預警,南方降雨時還需警惕強對流天氣。隨著寒潮大舉南下,中東部也將自北向南陸續迎來大幅降溫,江淮、江南將成為降溫核心區域,多地最高氣溫累計降幅可達20℃以上,冷暖反轉劇烈。
“我省此次升溫過程明顯是因近日天氣晴好,冷空氣勢力較弱,暖濕氣流比較強勢。”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吳海英表示,緊接著的降溫過程主要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她表示,初春將至,氣溫起伏是春暖轉換的顯著特征,本次“氣溫過山車”后,未來10天不會有如此強烈的氣溫波動。
“當降溫幅度達到8℃以上,最低溫度降到4℃以下,氣象部門就會發布寒潮預警。”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嚴文蓮說,本輪寒潮還有風力等級高、雨雪相態復雜的特點。“寒潮過境后基本上有8級大風,最大10級以上。最新預測顯示,3日我省西北角有雨雪天氣,淮北地區傍晚將出現雨夾雪。”嚴文蓮表示,本次寒潮過程已抵達蘇南地區,4日、5日全省最高溫度都在10℃以下,到了7日、8日氣溫將緩慢回升。
針對此次寒潮過程,省氣象臺通過衛星遙感、雷達監測和加密自動站組網,實現對天氣系統實時追蹤,同步通過“江蘇氣象”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滾動更新預警信息。氣象專家提醒,冬春交替時節氣溫多波動,建議公眾關注氣溫變化,及時調整著裝。
氣溫陡降,衣物該怎么穿?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原氣象服務首席朱定真說,春季從冬季開始,氣溫起伏很大,忽冷忽熱,穿衣原則以捂為主,可根據氣溫變化適當添減衣服。
寒潮來襲正值春耕備耕關鍵期,江蘇省氣候中心提供的農業氣象預報顯示,月內麥油處于冬季緩慢生長期至返青期。月內上旬冷空氣強度大,氣溫較低。“目前夏熟作物進入生長發育的關鍵階段,也是各項春季田管措施高效落實的重要階段。”江蘇省氣候中心高級工程師徐敏表示,需防范寒潮過程對已拔節小麥的影響,并在低溫過程結束后及時踏田查看在田作物生長情況。此外,需避開冷空氣過程,選擇溫度適宜的晴好天氣,及時開展化學除草工作,控制雜草危害。
據省交通運輸部門最新發布,受大風降溫天氣影響,截至記者發稿時,江蘇境內的揚高汽渡、鎮揚汽渡、五峰山汽渡、板橋汽渡、七圩—圩塘汽渡臨時停航。從3月2日12時起,蘇州市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對太湖進行封航,禁止船舶進入太湖湖區。其他涉水單位按照要求或預案執行,封閉水域參照執行,解除封湖時間另行通知。
氣溫大幅波動,不僅讓人體感不適,更給健康帶來潛在威脅。“春季氣溫快速回升后又驟降,晝夜溫差大,這種天氣容易導致人體調節功能紊亂。”省中醫院急診科副主任、主任中醫師徐順娟解釋,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及體質虛弱者更要注意保暖。中醫講究“春捂”,不宜過早脫去棉衣,尤其是背部、腹部和足部要注意保暖,以防寒邪入侵。春季肝氣旺盛,建議“夜臥早起”,多進行舒緩類活動,保持情緒穩定。飲食方面應以清淡、甘潤為主。
徐順娟提醒,氣溫回升后,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增多,易誘發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建議做好個人防護,保持室內通風,人群密集區域可以佩戴口罩。氣溫波動大,血管收縮擴張頻繁,既往有心腦血管疾病或者高危因素的患者需格外注意,避免因天氣變化導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