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雖過,暑熱未消,大范圍高溫天氣仍在考驗著電力保供能力。近日,江蘇能源領域傳來捷報:上半年全省能源領域共完成投資約1366億元,同比增長29.8%,投資規模繼續保持全國前列。其中,非化石能源領域表現尤為搶眼,完成投資877億元,同比增長68.1%。一批支撐性煤電、燃機、抽水蓄能電站、新型儲能及配電網項目相繼建成投運,顯著提升了電力保供能力,為全省能源安全保障奠定了更堅實的基礎。
傳統能源綠色轉型,筑牢保供“基本盤”
8月19日11時28分,國信沙洲2×100萬千瓦機組擴建項目1號機組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而在7月,2號機組已正式投產運營。
“兩臺機組投產后,預計年發電量超100億千瓦時,可滿足700萬戶家庭的年用電需求。”國信沙洲發電有限公司安全總監張虎告訴記者,項目投產后所發電量主要在蘇州地區就地消納,還將緩解省內西電東送,特別是北電南送過江通道壓力,降低跨地域輸送能量損耗,起到支撐性保障作用。
來到電廠的2號煤場,黑黢黢的動力煤像一座座小山丘,這是電廠發電的重要燃料,“咱庫存滿滿當當的!我們積極開展煤炭儲備工作,強化與國信能銷公司、永卓集團的運輸協調與保障,目前庫存水平已遠遠超過2臺百萬機組20天滿負荷運行所需消耗量。”副總經理何超說。
一批批傳統能源項目正向著更清潔、更高效的方向加速轉型。7月15日,國家能源集團江蘇常州電廠二期擴建工程3號機組完成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正式投入商業運營,較計劃時間提前了44天。二期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該公司年發電量將達到160億千瓦時,約占常州市全社會用電量的四分之一,每年可節約標煤約1.5萬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4萬噸。
在采訪中,“能源島”“環保島”被工作人員反復提及。國能常州電廠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常州電廠還協助區域減污降碳,電廠每年處理15萬噸市政污泥,約占常州市污泥總量的40%。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省傳統能源領域完成投資190億元,由于支撐性煤電、燃機重點項目加快推進,投資增速仍保持較高水平,同比增長36.4%。
“超級充電寶”發力,破解新能源波動難題
近年來,江蘇新能源裝機規模已突破1億千瓦大關,占全省電源總裝機的46%,比“十四五”初增長1.91倍。
隨著裝機規模持續擴大,解決其“看天吃飯”的波動性成為關鍵。各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新型儲能項目,正化身靈活高效的“超級充電寶”,在用電低谷時默默“蓄能”,高峰時穩定“放電”。
7月22日,世界壩體最高抽水蓄能電站——國網新源江蘇句容抽水蓄能電站5號機組順利通過考核試運行,正式投入商業運營。電站巧妙利用了地勢落差的原理,實現“水往高處走,電從空中送”。運行部技術專工常樂介紹,技術團隊通過“平地起高樓”的方式,創造了世界同類工程紀錄。該上水庫蓄水量達1707萬立方米,約相當于1.2個西湖的水量。未來,該項目年發電量預計可滿足約36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
地上有“水充電寶”,地下也有“空氣銀行”。在淮安蔣南礦區,以前采鹽留下的廢棄鹽穴,如今成了儲能的“天然金礦”。江蘇國信蘇鹽儲能副總經理鐘治琨介紹:“這98萬立方米的鹽穴,空間又大又密封,是搞大規模儲能的絕佳寶地。”淮安鹽穴壓氣儲能發電項目利用天然優勢,加上國際領先的高溫絕熱壓縮空氣儲能技術,打造了一個深藏地下的“超級充電寶”。鐘治琨自豪地說,這個“地下銀行”規模全國領先,總儲能容量2400兆瓦時。項目建成后,一年能發電7.92億千瓦時,夠60萬戶普通家庭用一年,每年還能省下25萬噸煤。
跨界融合模式創新,奏響“能源交響樂”
能源的未來,不僅是技術單打獨斗,更需要跨界融合、模式創新。
江蘇豐儲共享儲能電站是江蘇省規模最大的電化學儲能電站,也是首個共享儲能項目。江蘇豐儲智慧能源有限公司經營管理部副主任尚森解釋道,“共享”是指儲能電站不限于服務單一的發電/用電方,而是將儲能設施開放給多個用戶使用。
對新能源場站來說,如果選擇自建儲能,在初始投資階段將增加至少10%投資額,且后續運維費用對場站也是一筆不小的負擔。而“共享儲能”電站,就像一個公共的“巨型充電寶池子”,多個新能源場站都可以按需租賃它的容量,大大減輕了負擔。
“雖名‘電站’,實則是電能的‘搬運工’與‘時間管家’。”國華投資江蘇分公司如東項目負責人姜斌打了個形象的比方。截至7月底,項目已根據電網調度上網電量近1.4億千瓦時,“相當于1400萬戶家庭一天的用電量。”
在土地金貴的東部沿海,大片鹽堿灘涂、戈壁荒地如何變身能源“聚寶盆”?姜斌帶記者看了“樣板間”——如東光氫儲一體化項目。該項目把光伏、風電、儲能、氫能這幾樣“捏”在了一起,奏響一曲“能源交響樂”。
“我們可以理解為各類能源在‘打配合’。”姜斌說,光伏依賴于太陽能,一般在晴天的午后,太陽能充足發電量較高,無法及時消耗的電量可以通過儲能系統充電儲存,在夜晚或者陰雨天氣放電使用。氫能是通過消耗電能進行制氫,綠氫則是通過光伏、風電這樣的新能源產生的綠電進行制氫,將電能轉化成氫能進行儲存,同時可以支撐化工、氫燃料電池、火電摻氫等領域的應用,各種能源形式形成互補。
同時,該項目配套了一個60兆瓦/120兆瓦時的電化學儲能站,120兆瓦時的儲能電站最大可儲存電量為12萬千瓦時,可滿足約1.2萬戶普通家庭一天的用電量。
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將持續強化與各地和各有關部門協同,不斷加大項目指導和服務力度,及時協調解決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持續加強項目事中事后監管,多措并舉加大能源重大項目推進力度,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