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剛過,公路養護一線一片繁忙,機械轟鳴聲不絕于耳。在236省道路面養護施工現場,銑刨機、攤鋪機、灌縫機、養護車輛忙碌作業。針對路面早期病害,一場預防性養護正在緊張進行。
“這條路段大概有1600平方米的路面病害需要做‘微創手術’,因車流量較大,我們要確保當天能及時恢復交通秩序。”東海縣通達公路養護工程有限公司技術人員唐文杰一邊介紹,一邊專注地觀察著攤鋪機上的儀表盤。這臺新型攤鋪機采用高精度控制系統,實現攤鋪作業全流程控制,養護效率和后期質量顯著提升。近年來,東海縣公路部門以“路況優、橋隧安、設施全、路域美”為目標,大力推廣機械化、智能化施工與先進工藝工法的應用,提升養護作業標準化。
5月7日,在311國道東海縣石湖段,一臺高速掃路車快速駛過,前置的鋼護欄清洗設備像一只巨擎,快速地將公路外側波形護欄清洗得干干凈凈。牛山養護工區主任劉廷順介紹,這臺掃路車價值60萬,目前國省干線公路4個養護站各配備一臺。清掃過程中,掃路車能噴灑水霧抑制揚塵,同時通過底盤強大的吸力將路面垃圾和灰塵吸入車廂,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為進一步提升公路養護作業效率與質量,該中心持續加大機械化養護投入,近兩年投資600多萬元購置多功能清掃車、攤鋪機,灑水車等 20臺,機械化養護作業占比提升至70%。2025年,該中心將以往國省干線公路每3公里安排1名養護人員,調整為每10公里1名養護人員,大大降低了養護人員的勞動強度。
“以前人工清洗鋼護欄, 1 小時才能完成 100 米,現在用機械作業, 1 小時能完成 5 公里,清洗效果好,效率高,養護人員作業更安全!”談起機械化作業,從事養護工作近 20 年的白塔工區主任顧東莊深有體會。
在該中心的機械設備庫內,一臺紅黃相間的機械設備引起了筆者的注意。這臺進口的多功能除雪裝備,是該中心在2018年除雪保障工作中,反應迅速,措施得力,全力以赴保障惡劣天氣群眾出行“零事故”,連云港市公路中心專項劃撥獎勵的機械設備。這臺設備可按除雪需要隨時更換配置件,每一種配置件各司其職,可廣泛進行冰面開鑿、清掃除雪、材料運載等操作,既可用于日常養護生產,也適用于惡劣天氣下公路應急搶險救援。
該中心堅持日常養護精細化,建立“檢測-決策-實施-評價”閉環管理體系,全面檢測路況與橋梁技術狀況,依據檢測結果科學制定養護方案,細化病害處治、路面保潔、橋梁管養等作業標準和工作任務。近年來,東海縣國省道路面技術狀況指數PQI值逐年上升,2024年度位居全市第一,連續多年在省公路中心評比檢查中獲評“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