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n id="kcuks"></dfn>
  • <strike id="kcuks"><input id="kcuks"></input></strike>
    <ul id="kcuks"><sup id="kcuks"></sup></ul>
  •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頻道 > 周邊新聞
    我省各地進入“三夏”大忙時間
    瀏覽次數: 作者: 信息來源:新華日報 更新時間:2025-05-21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踏入“小滿”節氣,我省一年一度的夏收將拉開帷幕。同時,水稻播種在即,全省各地高質育秧、農資準備等各項工作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精細田管,呵護來之不易的收獲

    5月19日上午,艷陽高照,隨著收割機轟鳴啟動,蘇州吳江現代農業產業園的3000多畝小麥正式開鐮。今年該區小麥播種面積為22.5萬畝,較去年增加0.6萬畝。為確保夏收順利進行,全區161臺收割機全部檢修保養完畢,還對接了200余臺機具跨區作業。吳江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周君說,今年小麥總體呈現面積增、品種優的特點,畝產與常年相仿。開鐮時間比往年略有提前,為水稻早播早栽提供良好條件。

    同日,昆山市陸家鎮夏橋社區小麥也開始收割。今年,昆山種植小麥11.13萬畝,同比增加0.68萬畝,增幅6.51%。預計畝產較去年持平略減,好于常年平均水平。面對去年秋播遲、播后冬春連旱及中后期持續干旱等不利因素,昆山針對性指導落實搶抓播期、適當增加播種量,干旱田塊采取適時科學灌水、噴水補墑等防災減災措施。施以葉面肥22.3萬畝、植物生長調節劑11.1萬畝次,達到小麥面積兩次噴施全覆蓋,解決抗旱面臨的實際困難。

    去冬今春,干旱少雨的不利影響在我省多地發生,通過持續不斷的精細化田管措施,才得到這來之不易的收獲。3月15日以來,無錫市錫山區有40余天無有效降雨,土壤墑情告急,當地采用“微噴灌+葉面補肥”舉措積極應對。錫山區太湖水稻園小麥示范方內無人機在巡檢中發現部分小麥出現倒三葉落黃現象,園區第一時間組織移動式噴灌設備“靶向補水”,單日作業效率可達傳統方式的3倍。揚州市統籌安排各級抗旱資金1204.2萬元,采取綠色通道采購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劑發放給農戶等措施,已噴施葉面肥465萬畝次;同時日夜加大水庫、塘壩調水補水力度,及時將水源送到溝渠、田頭,有效緩解小麥旱情。

    加強培訓,減損就是增產

    在產量確定的前提下,機械收割過程中減少損失也是增產。為此,我省多地加強培訓,強化農機手相關意識及技能。

    5月19日上午,南京舉辦油菜機收減損技術及裝備現場會。傳統油菜聯合收割機、新型割臺的油菜收割機及油菜分段(割曬機、撿拾機)以田間為“擂臺”,以減損論“英雄”。“我們通過在田間劃定標準測產區域,收集機械收獲后的落粒、漏割等損失物,經稱重計算得出實際損失率。”南京市農業裝備推廣中心工程師束宇介紹,現場演示的新型割臺油菜收割機在參數優化后,損失率較傳統機型明顯降低,直觀的數據對比讓參會的油菜種植戶們對減損技術的實際效果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

    收割演示結束后,參會人員轉場參加油菜機收減損及單產提升技術培訓。來自江蘇開放大學和省農業機械技術推廣站的專家分別圍繞油菜單產提升和機收減損技術要點展開授課。浦口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全區油菜種植面積2.47萬畝。此次收割作業的實際效果獲得了廣大種植大戶的認可,也為保障全區糧食穩產增效、夯實糧食安全基礎提供了有力支撐。

    各縣區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期,大規模機收工作全面展開,5月15日,淮安市舉辦小麥機收減損田間日活動。現場,技術人員通過授課方式就小麥機收作業準備、收獲方式、收獲時期、作業時段、機具調整等方面進行詳細講解,并根據機收減損損失監測工作要點,對各縣區及鄉鎮農機員提出相應要求。

    科技賦能,育秧高效高質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苗全、苗齊、苗壯,是實現水稻穩產高產的基礎。隨著夏收啟動,夏種也將緊隨其后。

    5月16日下午,連云港市海州區新壩鎮的智能育秧工廠內,幾乎所有育秧工序均由流水線機器完成。玻璃溫室里,12層立體苗床層層疊翠,空間利用率提升5倍,搭載物聯網系統實時監測溫濕度等20余項參數,AI算法自動調節遮陽、噴淋裝置,秧苗出芽率達98%。“全自動育秧系統每條生產線每小時最多可播種2400盤,不僅效率大幅提升,育出的苗也更均勻健壯。”海州農發集團益之農公司副總經理李威介紹,該工廠已形成“智能溫室催芽+立體苗床煉苗+大田托管服務”全鏈條育苗模式,年供秧能力覆蓋3萬畝稻田。

    據悉,連云港市全市水稻意向播種面積304.89萬畝,目前全市共建成工廠化育秧中心6個、正在建設1個。為助力水稻單產提升,連云港重點推廣華粳5號等綜合性狀優良的水稻品種,大力推廣智能化、標準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術,鼓勵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同時積極推動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與智能農機裝備進行融合應用。

    5月12日,全省水稻單產提升暨集中育秧現場觀摩培訓會在南京市浦口區舉辦。浦口區永寧智能育秧中心負責人邵名文介紹,中心于2024年5月建成并試運營,今年全面投產。兩條育秧流水線的所有環節均由自動化機器完成,僅需4名工人操作,一天8小時可育秧1.5萬盤。

    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張衛寧表示,江蘇水稻品種推廣、壯秧培育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各地農業農村部門要大力發展集中育供秧,高標準建設集中育秧中心,因地制宜推廣智能化、標準化、高效化集中育秧技術。要持續控減直播稻,強化良種良法配套,同時深入開展技術指導服務,在農業生產耕種管收全環節智慧化上深挖潛力。

    国产A√精品区二区三区四区 |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国产精品多p对白交换绿帽|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免费视频| 5555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公牛电影院|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精品一区狼人国产在线| 亚洲av日韩av无码| 国产视频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94精品久久精品| 国产午夜久久精品| 久久国产综合精品五月天|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新婚兰兰| 视频一区精品自拍| 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3D日动漫|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国产综合免费精品久久久|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视频公开费视频| 国产精品乱码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高清视频| 久久成人影院精品777| 99爱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1区2区|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新婚兰兰|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小说| 四虎国产精品成人|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香蕉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九九 | 亚洲啪AV永久无码精品放毛片|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大片天天看片|